当前位置:首页 > 天气资讯>正文

冷到发紫的寒潮到达南方 今年是暖冬这股寒潮是来“打脸


作者:admin  来源:网络 发布:2023-12-16 00:56:52 网址:http://www.guazhitianqi.com/news/85745.html  评论:0  收藏

据网络资讯,让人冻彻心扉的寒潮来了,今天开始,寒潮主力南下,寒冷暴击贯穿大江南北,不论你在南方北方,冬季最强装备都必须拿出手了。据最新气象预报显示,从降温预报图可以看出,随着寒潮南下,南方也是开始剧烈降温了,不过,今年才宣布是厄尔尼诺年,刚说今年或为史上最暖冬天,这股冷到发紫的寒潮是来“打脸”的吗?下面一起来看看专家的分析。

冷到发紫的寒潮到达南方

冷到发紫的寒潮到达南方 今年是暖冬这股寒潮是来“打脸”的?

寒潮预警

中央气象台15日06时继续发布寒潮橙色预警。今天开始,北方大部将开启持续一周左右的今冬至冷时刻,南方也将告别气温冲高,在短短一两天里,遭遇断崖式降温。

今天的天气关键词是“寒冷暴击”。在今冬以来最强寒潮的影响下,今天贵州北部、江南至江淮等地最高气温将下降10℃以上,局地超过16℃。周末两天,寒潮影响更会推进到华南大部,山西、河北、河南北部、山东西北部一带,最低气温将跌到-20℃左右,而南方的贵州至江南一带,两三天时间也会断崖式降温15°C上下。

今年是暖冬这股寒潮是来“打脸”的?

寒潮和“暖冬”,一点都不冲突。“史上最暖冬天”是针对我国整个地区、整个冬季时段的平均气温的预判,并不代表就没阶段性的冷空气/寒潮了。平均气温,大家小学数学都应该学过,它统计数据的一般水平,取的是中间值,会拉平数据的特异性。冬天海陆热力差异造就大陆冷高压和海洋暖低压的气压差,冷空气不会突然消失,气温也不会一成不变的,总会有波动。像11月以来咱们就经历了好几轮冷暖大反转了(比如10月下旬到11月初的罕见回暖,11月6至7日和23至25日又经历了两次寒潮过程)。所以不能用“暖冬”这个平均趋势,而否定了单次冷空气/寒潮具体过程发生的可能。

现在也只12月上旬,还有1月、2月的气候还没发生呢,这么早说寒潮“打脸”,也不合适。光看单次具体过程也不行,不能用单次过程代表整个冬天状态。就像咱们也不能因为这次寒潮可能给华北、黄淮等地造成同期罕见寒冷,就彻底否定“暖冬”趋势,毕竟冬天才刚开始。再说回这次寒潮,虽然是冷事件,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暖的强势。

厄尔尼诺的确是影响我国冬季偏暖的原因之一。对我国而言,厄尔尼诺的发生常常导致南方降水偏多,北方偏暖。据统计,1951年至2000年发生过14次厄尔尼诺事件,有13次我国冬季出现暖冬。最近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出现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,该年冬季我国平均气温-2.3℃,较常年同期偏高1.1℃,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高。其中,鲁苏皖浙粤沪等6省(直辖市)经历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冬季。

冷到发紫的寒潮到达南方 今年是暖冬这股寒潮是来“打脸”的?

寒潮和大雪纷飞

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,影响因素也较多,即使在暖冬,也会有阶段性的冷,寒潮和大雪纷飞的场景都不会缺席。比如,2016年冬季虽然是1951年以来最暖冬季,但仍遭遇了4次大范围冷空气过程,局地降温幅度超过16℃。目前来看,今年冬天仍然会有阶段性冷空气活动,需密切关注临近的天气预报和预警,防范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。

厄尔尼诺并非等同于暖冬,寒潮也并未“打脸”厄尔尼诺。科学研究表明,温室气体增加、东亚冬季风减弱、火山和太阳活动等都是可能导致暖冬的原因。

总之,准确预测平均气温超过临界点的难度大,对冬季气温的预测往往只能给出偏暖或偏冷的趋势,是否为暖冬或者冷冬的最终评判需要等冬季结束后,根据实况数据才能确定。

如何判断冷冬暖冬

根据国家标准《暖冬等级》《冷冬等级》,冷冬/暖冬的判定都是用冬季三个月的平均气温作为判定的基本要素,通过冬季平均气温与其常年值的差值(距平)与标准差(描述序列偏离其平均状况的统计量)来判断。

以暖冬为例,又分为单站暖冬和全国暖冬。当一个站点的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大于等于其标准差的0.43倍,定义为单站暖冬;全国暖冬采用全国范围内暖冬面积占全国有效面积的百分比(也称暖冬指数)来界定,暖冬指数≥50%,定义为全国暖冬。

上一篇:寒潮橙色预警继续发布:江苏浙江江西等多地降温可达16℃至
下一篇:今天大范围降雪还在持续 12月15日多地学生居家学习

相关热词搜索:全国天气预报 每日天气提示 雨雪天气 北京天气预报 旅游景点天气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广州国际机场天气 卫星云图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

预知天气变化,上呱智天气网 !天气预报15天查询 手机版 联系我们 互动杂谈
温馨提示: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,仅供参考!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 © 2010-2024 guazhitianq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-1